平山郁夫的絲路藝術世界
**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樑,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殿堂。
公元629年唐玄奘大師西行印度取經,行程5萬公里,
平山郁夫先生,原為畫家。1968年日本平山郁夫先生仰慕玄奘大師之舉,踏上絲路求道之路,展開了一百五十多次的追求真理、探索藝術真諦的旅途。
後來以絲綢之路畫家的稱號聞名於世,對瀕危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搶救傾注了巨大的心力。被譽為現代唐三藏。
這次陝博特地從日本商借展出平山郁夫先生基金會的收藏品有192件絲路文物。樣樣精品、件件舉世無雙。
--------------
我們這次很幸運,在陝博看到了舉世轟動的何家村珍寶展及平山郁夫特展和唐壁畫珍展,其中的平山郁夫先生的收藏品特別到陝博展出,機會難得。
事實上陝博收藏的古文物之精之美,在中國不僅堪稱一指,在全世界也舉足輕重,世界上尚有如此多平凡老百姓畢生都不可得見的稀世寶物,現在不僅免票參觀,還可以大飽眼福。
個人認為所有中國境內的博物館的館藏都非常優,尤其是甘肅博物館、北京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和今天參觀的陝西博物館,都是優中之優,特別是陝博,當居第一無愧!難怪每天都有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人們,將整個博物館每個展廳擠得滿滿的。
由於館藏的寶貝實在是太豐富又精美,所以先從特展紀錄。
亞非歐古代文明發展地圖(公元前4千年代-公元5世紀)
1968年平山郁夫先生前往阿富汗考察巴米揚大佛時,受到前所未有的的佛教藝術之美的震撼,之後前往佛教的發源地犍陀羅地區考察最初的佛像,認識到東西方文明碰撞後產生的獨特之美....。
佛陀立像。公元2-3世紀。犍陀羅,貴霜帝國
這裡所見的佛像造型,和以往所見的大相逕庭,而且每一尊都是藝術饗宴
佛陀立像 施無畏印,寓意救濟眾生
犍陀羅歷史
犍陀羅的核心區域包括阿富汗東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為印度大陸文明發源地之一,也曾是西元五世紀前波斯帝國的一部分...。
公元7世紀,玄奘法師到達犍陀羅國故地時,這裡已經衰落,成為迦毕試國的屬地...。
犍陀羅佛教藝術
佛陀坐像 公元3-4世紀 結禪定印 推測佛像是大型佛塔塔基側面的裝飾畫像
佛陀頭像 佛陀頭部雕刻細膩、 面部慈祥,眼睛和嘴角的微笑堪稱極致
菩薩頭像 菩薩容貌是表現當時當朝王侯貴族的樣子,因眉間有白毫,所以為菩薩像
菩薩頭像 紅褐色的線勾勒的花形白毫, 由西域傳到中原又傳到了日本
佛陀頭像,耳朵開有大孔,眼睛半爭半開呈現出安靜沉穩的表情,公元5-6世紀
佛頭髮不是犍陀羅式的波浪形,而是印度及多的螺髮,由此推測製作年代偏晚
燃燈佛授記--是釋尊前世的故事之一。公元2-3世紀
釋迦摩尼佛的前世為婆羅門青年雲童(斯美達)。
浮雕中間為燃燈佛,右側為雲童正向賣花姑娘買花的場面
佛傳浮雕--誕生 公元2-3世紀
浮雕作品描繪在藍毗尼園摩耶夫人腋下生出太子的場面。
中間為摩耶夫人,腋右下方為剛出生的太子,左邊為接太子的帝釋天。
樹下冥想太子頭部,佛教故事的內容之一,也稱樹下觀想。公元2-3世紀
此件作品只殘存了頭部,太子頭戴寶冠頭飾,頭飾中間刻有一象徵佛陀的獅子頭像
佛傳浮雕~~學習。公元2-3世紀。中間者為悉達多太子
在現今巴基斯坦的某些地區,習字依然使用這種木板和筆
佛傳浮雕~降魔成道與四天王捧鉢。公元3-4世紀。中間為四天王捧鉢。
佛傳浮雕~四天王捧鉢。公元2-3世紀。
釋迦摩尼佛成道後,考慮用什麼食器吃飯的時候,四天王獻上了鉢。中間為佛陀。
佛傳浮雕~初轉法輪。公元2-3世紀。佛教最重要的故事之一。
講述佛陀得道後在鹿野苑一次說法的故事。三個車輪代表佛法僧三寶。
佛陀手觸柱子表現法輪初轉
佛傳浮雕~涅槃。公元2-3世紀。
佛傳浮雕~納棺 公元2-3世紀。
佛傳故事之一,表現八分佛舍利之後,各國載著舍利歸國的場面。雙峰駱駝駝著盛裝舍利的寶箱,左側為吹著口哨的王子。人物形象和駱駝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舍利容器與奉納品。公元1世紀初。
石質覆鉢形舍利容器之中還有四個分別用、銀座成的圓筒形帶蓋容器,套裝在一起。舍利容器內裝有金銀瑪瑙寶石等做成的供養物,還有一件展開的金箔片,刻有一篇抾盧文的供養文。
佛塔形舍利容器。公元2-4世紀。
塔身為玻璃製其他為金製。由方形塔座、塔身和四重塔剎構成,是典型的犍陀羅式塔形舍利容器。
佛塔。公元2-4世紀。佛塔是各國為收納分到的佛舍利而製作的。此塔最下為方形塔座,中間為半圓形塔身,上半部為十三重塔剎。塔身和塔座正面中間有數個佛龕,雕刻細膩、精緻。
佛陀立像。青銅。公元5-6世紀。殘留有明顯的犍陀羅特徵,頭光和背光合為一體,其周圍裝飾太陽的火焰紋。類似的佛像殘存有數件。
人物像注口陶器。敘利亞。公元前2200年前後。
陶器一側是把手,另一側是人型注口。
同類的陶器在敘利亞、幼發拉底河、和西岸的泰爾、阿布休萊拉青銅時代的遺跡也有出土。
鳥紋碗。公元6-7世紀。伊朗波斯薩珊朝。公元6-7世紀。
玻璃瓶。公元7-8世紀。伊朗波斯薩珊朝之後。
帶柄香爐。伊朗。青銅。公元前2-2世紀。青銅香爐柄部為一形像生動的有翼獅子形,獅子的兩前足與托盤用兩個鉚釘連接。
綠釉人面來通。伊朗西北部。帕提亞時代。公元2-3世紀。
陶來通滿身青綠釉,上部為雙耳瓶狀,底部為山羊或鹿的頭部形狀的流。瓶肩部飾有手持杯子橫躺著的赫拉克勒斯像。
下部雕刻一頭戴官帶,頭兩側為捲毛的貴人頭像。極為少見。
金冠。公元前2-2世紀。阿富汗巴克特里亞。公元前2-2世紀。中間為青金石。
中國政府將西安二十幾座陵墓裡的的精采、保存良好的壁畫切割下來,移到陝博專室後和義大利技術合作將壁畫表面作防護處理並恆溫保護。
是我國第一座也是設施最為先進的唐墓壁畫展。壁畫珍品97幅,包括張懷太子慕克使徒。馬球圖、狩獵出行圖....等。
唐代壁畫珍品館~門票300元(人民幣)
進入參觀時,一律保管相機、手機外,還要出示身分證件登記。
註:花了將近十天的時間,整理這篇的相片和編輯文章,一方面重溫當時看到這些佛像時的震撼和喜悅,一方面仔細閱讀其中的文章,對佛教的發展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世界上確實有一個人成佛~釋迦牟尼佛。佛教是教育。
感謝平山郁夫先生的付出,讓我們能欣賞到如此不同又精美的佛像造型。